截至10月31日,黑龍江省糧食作物已收99.9%,除個別玉米冬收地塊外,全省秋收生產已全面結束。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從專家測產和農民實際收獲看,水稻、大豆、玉米單產有望創歷史新高,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
超前部署科學指導 為“中國飯碗”多裝龍江糧
9月13日,省政府組織召開統籌農村疫情防控和秋收生產工作視頻調度會議;
9月22日,在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前夕,省委書記許勤深入五常市調研指導秋收生產工作;
9月23日、9月26日和9月30日,省委常委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和省政府黨組會議先后召開,都在研究部署秋收生產工作……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秋收生產,希望“中國飯碗”能多裝龍江糧!
其實秋收尚未開始時,我省就已經在強化組織領導,主要領導、分管領導超前動員,并多次做出具體部署。
與此同時,省農業農村廳積極協調省疫情防控指揮部,下發《全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秋收生產的指導意見》,為各地科學有序開展秋收準備工作做好保障。各地也都分別制定了秋收生產工作方案,成立秋收工作專班,全力推進秋收生產工作。
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副處長郭家勇說:“我們全面加強指導服務,先后制定《2022年全省秋收生產工作指導意見》《關于搶抓晴好天氣不誤農時搶收糧食確保豐收入庫的通知》等指導文件,組織各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秋收生產、分類有序開展秋收?!?/span>
秋收期間,省農業農村廳還成立了12個秋收生產指導服務組,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各市(地)實行分片調度指導。各地結合實際成立工作指導組,及時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全力組織搶奪農時、加快進度,掀起秋收高潮。
人機齊上提質減損 只為顆粒盡歸倉
訥河市旺民農機合作社在七八月份時就已經將大型農機具檢修完畢,理事長楊景玉告訴記者,合作社今年種植面積在12000畝左右,種植品種有大豆和黏玉米。他說:“收大豆的機械主要是使用迪爾760收獲機和迪爾660收獲機,因為機械檢修到位,收獲過程中,大豆損失很小,實現了顆粒歸倉;黏玉米則以手摘為主,保證了質量?!?/span>
我省充分發揮大機械作業能力強的優勢,堅持以機為主、人機結合的工作原則,全力搶收快收,提高收獲質量。
郭家勇告訴記者,全省將收獲機械檢修和人員培訓工作納入糧食安全市長責任制考核,壓實落靠各地工作責任,于9月上旬完成農機具檢修,提前做好秋收準備。
數據顯示,全省共檢修大中小型拖拉機及配套農具、聯合收割機等秋收機具201.70萬臺,其中大中型聯合收獲機19.5萬臺,并累計培訓相關人員12.4萬人次。
為了合理調配機械力量,全省各地充分利用農機調度指揮平臺及各類媒體作用,及時發布農機供求調度信息,搞好農機作業調配,確保有機可調、有機可用。其中,北大荒農墾集團統籌安排跨區收獲機具810臺(套),為周邊農村代收面積447.3萬畝,助力全省搶收快收。
哈爾濱市阿城區經建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君告訴記者,為保證顆粒歸倉,他們機械檢修從割臺和扒皮機兩方面入手。檢修割臺,保證其轉速和軸承不損壞,避免在作業中玉米秸稈被推倒,導致玉米收不上來;扒皮機被調試到不產生碎粒狀態。
這只是全省推進機收減損的一個縮影。省農業農村廳開展糧食機械化生產提質增產減損行動,指導各地加快推廣應用高端智能綠色高效收獲機械,著力推進糧食精細收獲。
秋整地與秋收無縫對接 只為夯實“壓艙石”
在全力保證糧食全部應收盡收的同時,全省還統籌推進秋收生產與秋整地、秸稈綜合利用、糧食收儲銷售等重點工作,努力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深翻、耙地、耢地、起壟,待播狀態……秋收過后,黑河市孫吳縣的農田里大型機械穿梭期間,各地合作社正利用科技力量高標準高質量為農田“舒筋活絡”,以最快速度實現黑色越冬。
孫吳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積極引導現代農業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主體,對標農墾農機作業質量標準,積極培訓引導起大壟技術,加快全縣秋整地工作。
目前,全省正全力加快秋整地進度。省農業農村廳指導各地做好秋收與秋整地的“無縫對接”,科學確定整地模式,搶抓封凍前的有利天氣,歇人不歇車,為明年高標準開展春季農業生產奠定堅實基礎。截至10月31日,全省秋整地面積11357.52萬畝。
省農業農村廳還分類組織秸稈還田離田。召開2022年度全省秸稈綜合利用工作視頻推進會議,并通過農業信息網、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平臺,大力宣傳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和補貼政策。截至10月26日,全省秸稈還田面積10031萬畝,完成秋冬季秸稈還田任務的70.9%,秸稈離田面積1361.5萬畝,完成秋冬季秸稈離田任務的39.7%。
海倫市經建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孫安富告訴記者,合作社3000畝大豆如期收獲,并已每公斤6元的價格上市銷售,“行情非常好,現在已經全部售出?!?/span>
為加強糧食保管措施落實,省農業農村廳指導各地采取搭樓子、碼趟子、上架子等方式科學管糧儲糧。同時,加大糧食收儲政策、市場價格信息的宣傳發布力度,為農民提供及時快捷準確的市場價格、供求形勢等信息服務,引導農民理性分析判斷市場價格,適時售糧。并采取線上線下推介等多種形式,幫助農民對接大型糧食收購企業,促進農民賣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