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糧食生產格局中,近些年來“北糧南運”已成事實——黑龍江正是其中當之無愧的“排頭兵”。統計數據顯示,黑龍江10年累計為國家貢獻糧食1.47萬億斤,糧食總產量、商品量、調出量均居全國第一,為我國糧食生產作出突出貢獻。
在世界糧食局勢趨于緊張的背景下,今年黑龍江不僅糧食生產迎來“十九連豐”,還瞄準了5年左右把全省糧食產量增加1000萬噸的新目標。黑龍江如何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不斷實現突破?如何解決好“誰來種地、種好地”的問題?如何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
這里有一支“國家隊”
松花江滾滾奔涌,潤澤兩岸黑土良田。在祖國的東北角,黑土地經歷春播、夏長,迎來令人喜悅的糧食生產“十九連豐”。歷經70余年的開發,北大荒如今變成了“中華大糧倉”。
在烏蘇里江畔,北大荒農業股份八五九分公司總經理尹顯洪難改貴州口音。16年前,大學畢業的他懷揣對農業的熱愛從大西南奔赴東北,義無反顧地投身到北大荒建設中,如今成為一名地地道道的北大荒人。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在“開發北大荒”的號召下,解放軍現役軍人、復員轉業官兵、支邊青年、城市知青等一批又一批拓荒者、建設者從全國各地而來,向荒原要糧、向嚴寒要地,在黑土地上播撒種子、收獲希望。
“我是學農學出身,當年想著要從事農業就要到北大荒。因為這里是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最前沿,有著農業發展的廣闊天地?!币@洪告訴記者,他從未后悔當初的選擇,北大荒海納百川從不缺乏包容性,正是來自天南地北的建設者們成就了今天的“北大倉”。
北大荒的建設者們用70余年時間,讓黑龍江農業生產格局發生巨變,“中華大糧倉”已成為黑龍江最耀眼的名片。一代代北大荒人傳承著北大荒精神,在黑土地上辛勤耕耘,為祖國種好糧。
尹顯洪對農場的發展充滿信心。他正帶領職工大力發展品牌農業,培育“烏蘇里江”大米和“烏蘇甄珍”兩大品牌,作為撬動農場跨越發展的“金鑰匙”?!耙郧爸豢紤]種好糧,現在還要考慮多種經營,讓糧食‘賣得好’。這里守著黑土地,旁邊就是美麗的烏蘇里江,用江水灌溉的糧食沒道理賣不好?!币@洪說。
一個農場的變化折射出北大荒集團改革的方向。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國家隊”,北大荒集團每年糧食調出量穩定在400億斤以上,約占黑龍江省調出量的60%,約占全國省際間可調配總量的20%,糧食商品率在95%以上。然而,北大荒集團下屬各農場始終面臨一個問題:好糧如何賣出好價?
總體來看,憑借生態環境優良、土壤肥沃、氣溫低病蟲害少等優勢,黑龍江三大作物水稻、大豆、玉米整體品質較好,但作為原糧銷售并沒有體現出太多差異性,好糧并沒有賣上好價錢。提升原糧加工率,大力推進“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成為黑龍江的必然選擇,也成為北大荒集團改革的方向。
北大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守聰告訴記者:“經過5年來的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北大荒集團實現了重生。從傳統墾區行政體制過渡到現代企業體制,實現了質的轉變。如今,北大荒集團輕裝上陣,不僅要種好糧,還要加快建設成為國際化大糧商,構建更加完備的現代農業產業鏈條,讓北大荒的品牌更加閃亮?!?/span>
北大荒品牌價值已超過1700億元,但品牌農業的發展仍有廣闊空間。北大荒集團這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國家隊”,正在加快實施“三大一航母”建設工程,要建設成為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努力形成農業領域航母;中糧、象嶼農產、益海嘉里等頭部企業也紛紛投資,加快延伸農業產業鏈條,讓黑龍江糧食和農產品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更好擔起糧食安全“壓艙石”重任。
規?;洜I破解瓶頸
除了北大荒集團這支“國家隊”,地方農業也要“挑大梁”。目前,黑龍江已經連續4年糧食總產量超過1500億斤,更提出再用5年左右時間把糧食產量增加1000萬噸,讓中國飯碗里裝更多的中國糧食。但黑龍江農業發展并非沒有“隱憂”。
與東北其他區域一樣,黑龍江人口流失問題不容回避。年輕人紛紛外出發展,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年齡普遍偏大。未來,誰來種地?如何把地種好?這是農業大省黑龍江面臨的問題之一。
從短期來看,黑龍江地方農業也存在短板,突出表現在小農生產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變,地塊碎片化無法適應機械化大規模生產要求,阻礙了農業生產率的提高。地方農業要向北大荒“看齊”,關鍵在于走農業規?;?、機械化、標準化種植之路。
記者走訪了多位合作社理事長,他們一致認為,實現土地規?;洜I是未來農村發展的必然趨勢。當前,土地難以集中連片是制約合作社降本增效的最大痛點。只有先實現規?;?,才能更好實現機械化、標準化。
位于黑龍江東部的雙鴨山市丘陵坡耕地多?!白匀辉蚨唐诟淖儾涣?,但人為因素造成的土地分割可以解決。要讓村里的‘小大戶’嘗到土地規?;洜I的甜頭,才能加快推動土地流轉,提升土地產出效益?!彪p鴨山市集賢縣永勝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劉明坤說。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以來,地塊承包到戶,地塊散落在鄉村田野。由于小規模農業種植難以滿足需求,把土地轉給熟人耕種收取一定的“地租”成為農村普遍現象。劉明坤口中的“小大戶”是當地對種植幾十畝至上百畝土地農戶的一種叫法。盡管他們一年能從種地中獲得不少收益,但生產規模仍然較小。也由于部分“小大戶”不配合,土地集中連片仍然存在障礙。
“要把土地集中起來搞規?;洜I,這樣才有利于實現機械化作業,有效應對農村勞動力減少問題。同時也能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升糧食產量,實現農業生產效益最大化?!眲⒚骼ふJ為,未來土地承包權確權可以考慮在紙面上確權,并不指定具體地塊,這樣有利于推動土地集中連片經營,方便機械化作業。
在齊齊哈爾市龍江縣,超越現代玉米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規?;?、機械化、標準化種植,不僅生產成本大幅降低,糧食產量也實現提升。今年,他們全程托管服務種植糧食作物49萬畝,僅需800名農機手就能完成全部生產任務,有效解決了勞動力減少導致的種地難問題。
目前,超越合作社1畝地的托管費是350元,包含種子、化肥、農藥和農機耕、種、管、收、運全程作業費,此成本比當地小農戶自主經營節省100元以上,還能增產15%左右。農民選擇托管方式比土地流轉每畝不但多收益300元左右,還實現了勞動力有效轉移,增加非農收入。如今,土地托管越來越受歡迎。
“我們不斷探索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中的有效辦法,嘗試推廣了‘耕、種、管、收、售’全產業鏈式農業生產全程托管服務,構建了‘金融+期貨+保險’的農產品產值保障體系,實現了小農戶家庭經營下農業生產‘統’的突破?!背胶献魃缋硎麻L魏剛說,隨著農戶對規?;洜I認識加深,嘗到土地托管的甜頭,會有更多人加入進來。
經過多年探索,黑龍江在土地流轉和農業生產全程托管方面形成了相對成熟的作業服務模式、金融支持機制和風險防范措施。專家建議,在確保土地承包權基本穩定前提下,應想方設法克服土地承包權帶來的土地條塊分割問題,加快構建生產托管等新型生產關系實現土地適度規?;洜I,從而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提升糧食產能潛力。
推進黑土地保護性耕作
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加強黑土地保護,是提升糧食產量的“關鍵密碼”。今年黑土地保護法出臺,讓黑土地保護有法可依。但仍要看到,黑土地大規模開發建設半個多世紀以來,黑土地“變薄、變瘦、變硬”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黑土地保護仍面臨諸多問題。
從現實來看,土地作為農業生產的基礎性資源,仍不時出現相關違法問題:在黑土地上亂占亂建;黑土區水土流失出現侵蝕溝,導致黑土地數量減少、土層變薄,但在侵蝕溝治理上,資金缺口大、地方推進緩慢;農業生產過度依賴化肥農藥……全方位構建黑土地保護生態系統任重道遠。
可喜的是,人們對黑土地的保護意識正在逐步加強,“田長制”責任體系正在構建完善,不同技術路徑下的黑土地保護模式也在得到應用推廣。如今,保護性耕作模式成為黑土地保護的一項重要技術路線,正讓黑土地“重返青春”。
在北大荒農業股份二九一分公司,“土專家”陳國建10多年來一直從事黑土地保護工作。在他看來,保護黑土地不能重用輕養,要大力推行保護性耕作,讓黑土地健健康康多打糧。他帶領記者來到一塊高粱地,地表仍能看見去年殘留的玉米秸稈,土壤中依稀還能看見未完全分解的秸稈殘留物。他邊用鐵锨挖地邊打開了“話匣子”,“夏季時,地里蘑菇等菌類很常見,還能看見蚯蚓,這些都表明土壤的活性在增強,土壤生態正在得到修復”。
10余年來,二九一分公司一直開展以秸稈覆蓋為核心技術的保護性耕作,其核心區設在第八管理區5號地塊1800畝土地,主要以30%秸稈覆蓋的方式種植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
“大家往往對保護性耕作存在誤解,認為秸稈留在地里會影響來年的耕種,也不美觀。實際上,傳統翻耕模式容易頻繁擾動土壤,土壤團粒結構破壞加??;地表裸露還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使耕層變薄?!标悋ǜ嬖V記者,傳統翻耕作業還有另外一大弊端——犁鏵擠壓耕層底部土壤,以及車輪碾壓農田,容易形成致密的犁底層,阻礙雨水下滲和作物根系下扎,春澇時播種困難、夏澇時田間管理不便,莊稼生長不齊,導致糧食減產。
從2011年秋天起,二九一分公司在收獲后采用滅茬機先粉碎一遍秸稈,再進行深松和耙地,讓70%左右的秸稈混在15厘米的耕層里,30%左右的秸稈留在地表,這樣既解決風蝕雨蝕問題,又減少雨水蒸發,提高雨水利用率和產量潛力。
“與傳統翻耕相比,在雨水調和的年份糧食產量表現差不多,但一遇到旱澇災害,保護性耕作的地塊產量會高出5%至8%。背后原因就在于遇旱時秸稈覆蓋保墑效果好,遇澇時沒有犁底層雨水下滲快,提高抗旱澇能力是這項技術的優勢,穩產效果好?!标悋ㄕf。
“二九一分公司保護性耕作面積已經從1800畝增至目前的10萬余畝,土壤有機質含量已從3.7%提升至3.9%,為黑土地注入了新活力,在提升地力的同時也提高了糧食產量?!北贝蠡霓r業股份二九一分公司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總經理程曉娟說。
黑龍江現有耕地面積2.579億畝,其中典型黑土耕地1.56億畝,2020年、2021年累計實施秸稈覆蓋免(少)耕播種保護性耕作面積3916萬畝。根據不同土壤類型和積溫帶,黑龍江還探索建立了符合本地實際的秸稈翻埋還田、秸稈碎混還田、秸稈覆蓋免耕等秸稈還田技術,總結出平原旱田、坡耕地、風沙干旱及水田4個黑土耕地類型區黑土地保護利用“龍江模式”和“三江模式”,被列為《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黑土地保護主推技術模式。
經過多年努力,目前,黑龍江耕地質量平均等級為3.46,高出東北黑土區0.13個等級。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為36.2克/千克,秸稈翻埋和深松整地地塊耕層厚度平均達30厘米以上。
黑龍江省黑土保護利用研究院院長劉杰認為,黑土地作為整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與其他生態要素一體化保護治理。在制定黑土地保護路徑時不能“就土護土”,要統籌考慮各生態要素的協同治理,綜合施策;充分發揮森林、草地、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具有的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在黑土耕地數量保障與質量提升基礎上,有針對性實施黑土地退化阻控、障礙因子消減與地力提升技術,實現黑土地可持續利用。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焙邶埥∥瘯浽S勤表示,黑龍江將綜合運用工程、農藝、生物等措施,切實保護好黑土地,今年底將建成高標準農田1億畝以上;積極推廣先進栽培模式,發展適度規?;洜I,綜合運用良田、良種、良機、良技等措施,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堅決當好保障農產品供給安全的“主力軍”。(來源:經濟日報)